阿里巴巴再次推出重磅新品,钉钉也成为了其重要的战略产品之一,类似于淘宝的地位。钉钉作为一款智能化的企业办公软件,拥有诸多功能和优势,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的沟通协作及管理服务,受到广泛认可和欢迎。随着数字化办公的需求不断增长,钉钉的未来发展前景无疑值得期待。
杭州云栖大会是杭州市政府、阿里巴巴集团合作举办的科技盛会,是中国互联网和数据科技最高级别的会议,是中国数字经济的风向标之一。
2019年,在杭州云栖大会10周年的盛会上,大众聚焦的“明星”产品,一个是阿里巴巴平头哥发布的AI芯片“含光800”,一个是钉钉。
发布AI芯片“含光800”,标志着阿里巴巴的华丽转身。自此,阿里巴巴成为最新开发自身硬件的非传统芯片制造商。
相比“含光800”,基于工作场景发布的钉钉,早在2015年就面世了,已是大众熟悉的面孔。但在9月25日主论坛的主题演讲中,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高调宣称,钉钉的意义和淘宝一样重大。
张建锋对钉钉的这个定位,让钉钉从人们的手上,一下子钉在心里,其轰动效应不压于“含光800”。
淘宝,众所周知,是阿里绝对的商业骨髓。它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也引领了世界消费潮流。而面世不足5年的钉钉能与淘宝相当吗?
钉钉为何能在阿里体系中肩负如此重大的意义?
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深刻影响了个人,也深刻影响了企业。
1937年,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发表了他那篇著名的论文《企业的性质》。科斯认为,企业是一种市场的替代物。市场运行需要成本,企业出现的原因就是将部分市场交易进行“内化”,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成本。
近一个世纪之后,让科斯没有想到的是,随着互联网革命的到来,传统的业务系统正在从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变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企业的组织成本也不断改变。
企业面临的最大变化和挑战,就是数字化对整个组织的成长和发展作出的推进以及全新展示需要企业必须生长出的一些新能力。比如,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互动需要企业生长出更强大的结合能力以保持顾客的粘度。
新的事物、新的模式导致的结果是,企业的分工会变得更为灵活多变,企业对共享、协同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企业的管理难度也激增。
正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阿里研究院联手撰写的报告所揭露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组织不可避免“全局优化需求与碎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
要克服这一矛盾,组织本身的功能角色,以及它自己的发展路径都必须会产生巨大的调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陈春花教授用了三个关联词来描述其中最根本的调整变化:赋能、共生、协同。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我们对这三个词都不陌生。但事实上,企业要实现赋能、共生、协同,要做信息化、移动化,是非常有挑战的一件事情,需要强大的公共的基础平台。
在提供商业操作系统上,作为数字经济体,阿里巴巴不仅是数字化的实践者,也是积极的推动者。阿里巴巴一直盯着这个关于企业组织的问题,不断探索,直到钉钉的诞生。
钉钉,就是这样一个公共的基础信息平台,它既是一个创新者,又是一个赋能者。张建锋直言,阿里云智能是未来的数字经济核心基础,在帮助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智能移动协同方面,钉钉是杰出的代表。
企业市场正在发生质变现在,浙江省100多万公职人员每天在钉钉上办公。钉钉在浙江政府机关移动化应用平台上开发出上百个应用,帮助浙江政府机关实现了移动化、在线化、协同化。
钉钉赋能给政府,也赋能给各行各业的企业。张建锋介绍,钉钉有一个客户叫东方希望。为了实现组织的移动化、在线化,东方希望的一家同行公司曾花9000万做整体规划,结果没有成功。但东方希望全面用了钉钉,只花了90万,开发了约47个应用,基于小程序放在钉钉上,全面实现了企业在线化、移动化、协同化。
这些案例都显示和预示了,钉钉正在推动传统组织架构向“大中台+小前端”的演进,发起并支撑一场组织层面的“转基因工程”,成为透视未来数字化转型的窗口。
张建锋拿这个数据和淘宝对比:淘宝上大概有1000多万卖家,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阿里巴巴帮1000万个品牌实现了电子化。而钉钉这个平台上有1000万以上的企业组织,相当于阿里巴巴帮1000万个企业实现了组织的在线化和移动化。
毫无疑问,钉钉已经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平台,推动数字经济从消费域进入生产域。这还意味着,中国的2B市场正在由量变发生质变,中国企业市场正在从线性增长走向指数型增长市场。
这是中国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窗口期,站在这个窗口期,要实现质变,阿里巴巴云智能事业群的战略决策是,一云一端。
端就是钉钉。钉钉,本质上是建立于云存储、云计算基础设施之上的企业操作系统,为中国广泛的中小企业企业准备好了运营管理所必须的所有软硬件解决方案,即开即用,解决企业运营管理中通用的实际问题。
云依托端,端成就云。有了海量企业客户的钉钉,也将帮助阿里云从服务大中型企业客户市场,进入到服务千万企业客户量级的指数型企业市场。这是质变,这是中国企业,无论大小,在线化、数字化、智能移动协同的元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南风窗立场。
作者 | 何子维
排版 | GINNY